第11章廢殉葬
關燈
小
中
大
第11章 廢殉葬
奉天殿。
群臣雖肅立於各自的位序,但不少人已經面容莊嚴的開始走神:端午可是三節兩壽之一,是官場上人際往來的重要節點。
維護好人脈,某些時候的作用絕不下於幹好公務。
直到郕王出列有事啟奏,才將一眾文武驚醒。
廢除殉葬?!
郕王怎麽忽然想起這一出來?
片刻的寂靜後,朝臣們對此事做出了反應。
跟姜離想的差不多:絕大部分朝臣震驚過後,都保持了微妙的沈默。
當然這種沈默的成分也很覆雜——
自然有善意的,覺得殉葬事實在是淒慘,礙人倫傷天理,只是這是皇室祖制臣子不好置喙,說不得一頂大不敬帽子就下來了。
也有完全無感的,自家官高爵顯的反正殉不到他們的女兒身上,純純莫管他人瓦上霜心態,站一旁看熱鬧。
也有不讚同的:哎呀世風日下啊殉葬這種烈女行為,都不許了?只是礙於是一位親王提出此事,顧忌著要得罪郕王,就沒開口。
——朝臣們保持沈默的原因是什麽,姜離倒也不太在乎。她不需要人心服口服,行動上服就行。
只要這次保持沈默,就說明會畏懼。
那就,一直畏懼著顧慮著沈默下去吧。
不過不做聲的雖是大多數,但發聲的少數因為跳得高叫的響,也顯得很熱鬧仿佛聲勢浩大。
尤其是言官禦史,上可諫皇帝下可參百官,當即就有人站出來表達反對意見。
禦史沈聲道:“郕王殿下此言差矣!”
隨即開始經典的引用說明:“太祖曾有言:修身正家為本,而正家,最要緊的就在於謹夫婦——明夫妻之綱,正上下之序。”
“而夫死,女子從死於地下方為烈,若能久於夫家侍奉翁姑(公婆),也可勉強算是貞,但若是如郕王所言,夫死後,婦人們各自歸家若無其事過活,豈非毫無婦德全無綱常!”*
姜離:壞了,早知道早上不吃飯了,這會子惡心想吐還怪難受的。
而言官禦史會跳出來阻攔,朱祁鈺也有準備,他很認真引經據典回覆道:“聖人有言,生死乃天地之理。漢之文帝也曾說過,厚葬重服,實在是傷生破業……”
姜離看著昨夜顯然做了功課的朱祁鈺,心道:這孩子也太實誠了。
要知道朱祁鈺從小雖也有名師教導,但作為養尊處優的皇子,其掉書袋的本事,哪裏能比過從科舉卷死卷生走出來的朝臣,何況是身經百戰倚馬千言的言官。
於是難免被言官帶跑——
果然,才辯了幾句,禦史就開始了挖坑:“前朝元,都有‘丈夫死國,婦人死夫,義也’之道,難道我大明禮法理學還不如外夷?”
朱祁鈺蹙眉回道:“資治通鑒有言:‘人生各以時行耳。’”*
他說這話本意是時移世易,何必拿大明去與元朝相比。
然而禦史多半都是擡杠上癮,專門會捉人痛腳的存在,立刻抓住朱祁鈺話中的歧義道:“那郕王殿下之意,竟是祖宗禮法已然‘不合時宜’了?”
朱祁鈺氣到了:怎麽平白誣陷人!這可是連親王也擔不起的罪名!
姜離眼見郕王氣的像是松果被人無恥偷走,卻又沒有證據甚至被人倒打一耙的憤怒松鼠。
朝上能看出郕王懟不過言官群體的,何止姜離一人。
兵部尚書位列二品,站位很靠前,於謙自然將一切盡收眼底。
思及昨日郕王來見他之事,執笏板準備出列。
時間倒轉一點。
昨日朱祁鈺回到宗人府就開始冥思苦想寫奏疏。
他寫完後心裏也不踏實,出門尋找外援去了——
尋外援之旅很方便,因大明的京中官署基本都集中在承天門(即現□□)外。朱祁鈺從宗人府出門,對面就是吏部禮部,旁邊就是兵部,都是走幾步就到了的距離。
按說這種事該去問禮部,但這種皇帝單獨交代的密事,朱祁鈺還是選了更信任更熟悉的人,直奔在內府十庫事上與他合作過的兵部於尚書。
於謙聽過後道:“此盛德事。”很快明白了郕王的顧慮,表態道:“若有言官以祖制相挾,臣必為言之。”
朱祁鈺安心許多,又請於尚書不必立刻出來幫他:畢竟是皇室祖制,且於大人又不是禮部官員,過後很可能被禦史記小賬參奏逾職。
況且昨日的朱祁鈺還是比較有信心的:他這相當於是開卷考啊,提前得到了題目,應該能辯過禦史吧。
結果今日就被禦史挖了坑。
於謙聽得出這句話刁鉆難答。
然而,就在於尚書笏板已經擡高了一半時,忽然聽到龍椅上的皇帝笑出了聲。
只是,這笑聲絕非愉悅,細究起來,倒是有幾分……瘆人。
**
姜離掃了幾眼6688幫她整理的‘駁斥殉葬’的典籍論據,最小化了視線裏的電子屏。
“謝謝,但我沒打算當庭開辯。”
都做皇帝了,何況還是昏君,為什麽要講理?
以理服人這件事對她來說,就像是有金子在手,餓了後卻不用金子去買糧食,而是用金子打了一把鋤頭,現開始從頭種地一樣多此一舉。
“你。對,就是你。”方才說話的禦史,見皇帝不知從哪摸了個銅杵出來,指了指自己,示意他往前走。
旁人也罷了,於謙和朱祁鈺同時一怔,怎麽覺得這一幕這麽熟悉……
朱祁鈺立刻擔憂起來:皇兄啊,可不能當庭砸禦史!若是打了言官會被雪花一樣的奏疏淹沒的!
姜離還真沒準備用杵砸人。
她這純粹是二十一天養成一個習慣,天天敲鐘敲的,今日走之前順手就把杵就揣在袖子裏帶來了。現在發現用來敲敲龍椅(反正都是金),點點人還挺好用的。
被皇帝點名的張禦史有點懵,尤其是皇帝還讓他站到最前面去,邊問他科舉出身做官履歷,邊認真打量他。
方才我宏論禮法入了陛下的眼?我要飛黃騰達了?
張禦史內心朦朧的喜悅才升起,就聽皇帝說:“宣德四年中舉,長的也人模人樣——堪配伺候先帝。”
原本在郕王和禦史庭辯過程中,一直在吃瓜的文武百官,通通一窒。
伺候誰?
皇帝依舊是不緊不慢的語調,安排道:“方才你道‘丈夫死國,婦人死夫’,如今先帝諸位娘娘已經追隨去了地下,你也別閑著,這就去好好伺候先帝吧。”
禦史臉色瞬間煞白:方才還在做夢飛黃騰達,現在發現自己好像要飛往西天。
丈夫死國可不是這個意思啊!皇帝也不能曲解聖人言論吧!況且他堂堂男兒怎麽能殉葬,他還有大好前程要為國奮鬥呢!
“陛下……”
‘最終解釋權歸朕所有’的姜離敲敲龍椅打斷張禦史,安慰道:“放心,朕也會給你升一級官職,賜個謚號的。”
朝臣們集體懵掉。
禦前的錦衣衛可不懵,早得到過吩咐,今日要皇帝指哪兒打哪兒,見棒槌一指就上前就拖著張禦史往殿外走。
北鎮撫司詔獄了解下?
“陛下恕罪!”先開口的不是徘徊在死亡邊緣嚇傻了的張禦史,而是都察院新任一把手鄺埜——正因為這個職位,擔負著領導責任鄺大人不得不出面求情,言官不興殺啊陛下。
然後,他就收到皇帝一個笑容。
鄺埜從這笑容中讀出了‘咦,鄺卿也想念先帝了嗎’的意味。
微微戰栗下,鄺埜的話就轉了個彎,從求情變成了請罪:痛陳張禦史言辭不當,竟然還沖撞了郕王。
就在鄺埜準備求皇帝饒人一命,張禦史下回一定不敢再犯之前,就聽皇帝用一種朕真是寬容大度的語氣道:“無妨,下輩子註意點就是了。”
鄺埜當場噎住:不中用了。
在朝堂呆了數十年的他已經看明白:旁人求情是無用了,陛下明擺著要這位言官,要不認罪要不認死。不知為何,陛下對於廢除殉葬事這樣堅決,似乎是誰擋誰死。
於是鄺埜立刻抽身退步,嗐,到時候給他請個好點的謚號算了。
張禦史被拖行出去的事越來越真實,方才還發過言的禦史們都臉色又青又白。
姜離淡然看著反對的言官:這世上,脖子夠硬跟命夠硬,總不能兩全其美。
既然這麽喜歡看旁人去死,那自己也感受一下便是了。
即將被拖出殿的張禦史,從未覺得死亡如此切身。他原以為自己是個甘願文死諫的人,然而,被錦衣衛鐵鉗似的手像拖死羊一樣往外拖,火辣辣的疼痛和恐懼忽然就擊垮了他——
“陛下!臣有罪,止妃嬪殉葬乃盛德事!”
此話一出,其餘言官也紛紛被驚醒似的伏拜求饒。
原來,你們也知道死掉很可怕啊。
見張禦史改口認慫,錦衣衛的手停了停,不過見禦座上的皇帝依舊漠然,他們也就繼續開始拖人——甭管死罪免不免,陛下生氣了活罪總要受的啊,先去詔獄裏蹲著吧。
順手還把人嘴堵上了,咆哮朝堂可要罪加一等,他們這完全是好心。
隨著張禦史被手動禁言,朝堂一片死寂。
其實姜離是想過的,也從史書裏看到了很多明朝言官悍不畏死的案例,她做過預案:如果大批官員非要死諫怎麽辦?
出生在紅旗下春風裏,她從沒親眼見過人被剝奪生命,也很不願意人死。
但如果這些人非要為了讓女子繼續殉葬而死諫,那,只要他們舍得死,她絕對舍得埋。
只是居然沒有出現這種死骨頭,姜離也有點意外:不是說大明禦史都不怕打不怕死,在朱元璋跟朱棣這兩位殺神皇帝跟前都不慫的嗎?
餘光掃過旁邊左右門神似的興安和金英,姜離才了然:哦也是,王振擅權七年了,真正悍不畏死的言官,大概被王振搞得絕種了。
怎麽說呢,果然世上沒有純粹的垃圾。
只有放錯的資源。
而她從前留下王振,也有一重原因正是為了今日——
她看得出,哪怕經過方才那一出,這滿朝文武依舊是絕大部分認定事不關己的。
然而,在姜離的計劃裏,他們可以沈默,但不能事不關己,更不能消極怠工:因廢除這宮廷王府的殉葬只是第一步,接下來止各地殉葬之風,是必須要各級官員們來執行的。
下一道朝臣們不敢反對的聖旨很容易。
但要讓這些人真的願意主動動腦,想法子去做成這件事,難度就不同了。
曉之以情動之以理?苦口婆心勸他們:你們要有同理心啊,你們不心疼女兒嗎?換位思考,你們自己若是女子不難過嗎?
姜離很清楚:以上這種話,當然是沒用的。
畢竟她不是來到了熱血少年漫,嘴遁和愛可以說服一切。
在成人世界,沒有什麽比利益更好用:刀不割在自己身上,人是不會知道痛的。
所以,姜離要讓他們知道,不給朕幹好這件事,刀子會捅到你們自己肉裏哦!
就在滿朝文武以為‘廢除妃嬪殉葬事’已然完結,甚至吏部尚書都已經準備出來走流程回稟他心中的要緊事時,就聽禦座之上的皇帝,深深嘆了口氣。
在一片肅穆寂靜中,十分明顯。
眾人的心一下子就提起來了:剛才陛下笑了,都發生了可怕的事,現在陛下怎麽還嘆氣起來?!
不祥的預感很快成真。
只聽陛下苦惱的聲音從高處傳下來:“不過區區廢除殉葬事便如此拖拉糾纏,真不如從前王先生在時,萬事都料理的雷厲風行處處趁意。”
姜離直接點名興安和金英:“王先生的血經抄的如何了?朕怪心疼的。”
被問到兩人,耳朵和寒毛一起豎起來,齊齊打了個哆嗦。
興安負責小心回話,老臉上全是誠懇表示:王公公晝夜為陛下抄經,心意之堅感天動地,如今時日未足,寧死也不願中斷以免壞了修行。
金英則忍不住怒視下頭朝臣:怎麽?看不起我這個東廠督主?是不是王振平時壞事做盡,所以你們你把我當成好人了是吧?
所有今天出言阻止陛下,以至於陛下思念王振的官員,我東廠都要請你們去喝茶!之前王振把宦官不得幹政的鐵碑扛走咋沒見你們這麽積極??
不但他們——
原本沈默以對‘廢除殉葬’事,覺得與自己無關可以高高掛起的官員們,一聽‘王先生’也立刻把耳朵支棱起來了:!!
什麽!王振要出來?
那我們豈不是又要仰人鼻息?管宦官叫爺爺叫爹爹?
而且丟臉是一回事,最要緊的是利益問題:說白了,朝堂上官位就這麽多,權力就這麽大,從前王振就像是一只有後臺的兇犬一樣,死死護住這塊肉不松口。
而今王振為討陛下的好也罷,為了怕戰事躲禍也罷,總之這只有主子百分百護著的惡犬暫且退回了門裏。
那空出來的位置,自然都是有人眼巴巴盯著的。
好容易搶到後,又如何舍得再吐出來?
況且,王振若真現在出來了,其爪牙可還未清,很大概率對他們實施瘋狂報覆,他們也可能會如那些妃嬪一樣,面臨著刀懸頭上的死亡威脅,不知何時就會被整死!
不行,這絕對不行!
怎麽能因為一點後宮女子的小事,就讓皇帝惱了他們,懷念貼心的王振?
很快官員們就做出了決斷,一改方才圍觀吃瓜之態。
吏部尚書本來都已經站出來半步了,索性就直接開始誇誇:陛下此舉真是仁君厚道,臣等理應遵從聖意。
其餘官員也多有附和,差點把皇帝誇成了堯舜明君,並且表示為君分憂乃臣子本分。
他們也是誠心為大明嘛:兩權相害取其輕,比起王振禍害朝綱,不過一條祖訓被廢除,也不算什麽的,太祖九泉之下一定能體諒他們的公忠體國!
**
內閣曹鼐當朝奉命擬旨。
飽蘸了朱砂,殷紅如血的字一筆筆落在紙上。
“自今廢殉葬制,大明後世子孫勿覆為!”
隨著朱字一筆一劃落定,姜離心情略好了一點。
第一步。
“此旨——”
“即日敕諭文武百官,兩京一十三省,天下萬民。”
本站無廣告,永久域名(danmei.twking.cc)
奉天殿。
群臣雖肅立於各自的位序,但不少人已經面容莊嚴的開始走神:端午可是三節兩壽之一,是官場上人際往來的重要節點。
維護好人脈,某些時候的作用絕不下於幹好公務。
直到郕王出列有事啟奏,才將一眾文武驚醒。
廢除殉葬?!
郕王怎麽忽然想起這一出來?
片刻的寂靜後,朝臣們對此事做出了反應。
跟姜離想的差不多:絕大部分朝臣震驚過後,都保持了微妙的沈默。
當然這種沈默的成分也很覆雜——
自然有善意的,覺得殉葬事實在是淒慘,礙人倫傷天理,只是這是皇室祖制臣子不好置喙,說不得一頂大不敬帽子就下來了。
也有完全無感的,自家官高爵顯的反正殉不到他們的女兒身上,純純莫管他人瓦上霜心態,站一旁看熱鬧。
也有不讚同的:哎呀世風日下啊殉葬這種烈女行為,都不許了?只是礙於是一位親王提出此事,顧忌著要得罪郕王,就沒開口。
——朝臣們保持沈默的原因是什麽,姜離倒也不太在乎。她不需要人心服口服,行動上服就行。
只要這次保持沈默,就說明會畏懼。
那就,一直畏懼著顧慮著沈默下去吧。
不過不做聲的雖是大多數,但發聲的少數因為跳得高叫的響,也顯得很熱鬧仿佛聲勢浩大。
尤其是言官禦史,上可諫皇帝下可參百官,當即就有人站出來表達反對意見。
禦史沈聲道:“郕王殿下此言差矣!”
隨即開始經典的引用說明:“太祖曾有言:修身正家為本,而正家,最要緊的就在於謹夫婦——明夫妻之綱,正上下之序。”
“而夫死,女子從死於地下方為烈,若能久於夫家侍奉翁姑(公婆),也可勉強算是貞,但若是如郕王所言,夫死後,婦人們各自歸家若無其事過活,豈非毫無婦德全無綱常!”*
姜離:壞了,早知道早上不吃飯了,這會子惡心想吐還怪難受的。
而言官禦史會跳出來阻攔,朱祁鈺也有準備,他很認真引經據典回覆道:“聖人有言,生死乃天地之理。漢之文帝也曾說過,厚葬重服,實在是傷生破業……”
姜離看著昨夜顯然做了功課的朱祁鈺,心道:這孩子也太實誠了。
要知道朱祁鈺從小雖也有名師教導,但作為養尊處優的皇子,其掉書袋的本事,哪裏能比過從科舉卷死卷生走出來的朝臣,何況是身經百戰倚馬千言的言官。
於是難免被言官帶跑——
果然,才辯了幾句,禦史就開始了挖坑:“前朝元,都有‘丈夫死國,婦人死夫,義也’之道,難道我大明禮法理學還不如外夷?”
朱祁鈺蹙眉回道:“資治通鑒有言:‘人生各以時行耳。’”*
他說這話本意是時移世易,何必拿大明去與元朝相比。
然而禦史多半都是擡杠上癮,專門會捉人痛腳的存在,立刻抓住朱祁鈺話中的歧義道:“那郕王殿下之意,竟是祖宗禮法已然‘不合時宜’了?”
朱祁鈺氣到了:怎麽平白誣陷人!這可是連親王也擔不起的罪名!
姜離眼見郕王氣的像是松果被人無恥偷走,卻又沒有證據甚至被人倒打一耙的憤怒松鼠。
朝上能看出郕王懟不過言官群體的,何止姜離一人。
兵部尚書位列二品,站位很靠前,於謙自然將一切盡收眼底。
思及昨日郕王來見他之事,執笏板準備出列。
時間倒轉一點。
昨日朱祁鈺回到宗人府就開始冥思苦想寫奏疏。
他寫完後心裏也不踏實,出門尋找外援去了——
尋外援之旅很方便,因大明的京中官署基本都集中在承天門(即現□□)外。朱祁鈺從宗人府出門,對面就是吏部禮部,旁邊就是兵部,都是走幾步就到了的距離。
按說這種事該去問禮部,但這種皇帝單獨交代的密事,朱祁鈺還是選了更信任更熟悉的人,直奔在內府十庫事上與他合作過的兵部於尚書。
於謙聽過後道:“此盛德事。”很快明白了郕王的顧慮,表態道:“若有言官以祖制相挾,臣必為言之。”
朱祁鈺安心許多,又請於尚書不必立刻出來幫他:畢竟是皇室祖制,且於大人又不是禮部官員,過後很可能被禦史記小賬參奏逾職。
況且昨日的朱祁鈺還是比較有信心的:他這相當於是開卷考啊,提前得到了題目,應該能辯過禦史吧。
結果今日就被禦史挖了坑。
於謙聽得出這句話刁鉆難答。
然而,就在於尚書笏板已經擡高了一半時,忽然聽到龍椅上的皇帝笑出了聲。
只是,這笑聲絕非愉悅,細究起來,倒是有幾分……瘆人。
**
姜離掃了幾眼6688幫她整理的‘駁斥殉葬’的典籍論據,最小化了視線裏的電子屏。
“謝謝,但我沒打算當庭開辯。”
都做皇帝了,何況還是昏君,為什麽要講理?
以理服人這件事對她來說,就像是有金子在手,餓了後卻不用金子去買糧食,而是用金子打了一把鋤頭,現開始從頭種地一樣多此一舉。
“你。對,就是你。”方才說話的禦史,見皇帝不知從哪摸了個銅杵出來,指了指自己,示意他往前走。
旁人也罷了,於謙和朱祁鈺同時一怔,怎麽覺得這一幕這麽熟悉……
朱祁鈺立刻擔憂起來:皇兄啊,可不能當庭砸禦史!若是打了言官會被雪花一樣的奏疏淹沒的!
姜離還真沒準備用杵砸人。
她這純粹是二十一天養成一個習慣,天天敲鐘敲的,今日走之前順手就把杵就揣在袖子裏帶來了。現在發現用來敲敲龍椅(反正都是金),點點人還挺好用的。
被皇帝點名的張禦史有點懵,尤其是皇帝還讓他站到最前面去,邊問他科舉出身做官履歷,邊認真打量他。
方才我宏論禮法入了陛下的眼?我要飛黃騰達了?
張禦史內心朦朧的喜悅才升起,就聽皇帝說:“宣德四年中舉,長的也人模人樣——堪配伺候先帝。”
原本在郕王和禦史庭辯過程中,一直在吃瓜的文武百官,通通一窒。
伺候誰?
皇帝依舊是不緊不慢的語調,安排道:“方才你道‘丈夫死國,婦人死夫’,如今先帝諸位娘娘已經追隨去了地下,你也別閑著,這就去好好伺候先帝吧。”
禦史臉色瞬間煞白:方才還在做夢飛黃騰達,現在發現自己好像要飛往西天。
丈夫死國可不是這個意思啊!皇帝也不能曲解聖人言論吧!況且他堂堂男兒怎麽能殉葬,他還有大好前程要為國奮鬥呢!
“陛下……”
‘最終解釋權歸朕所有’的姜離敲敲龍椅打斷張禦史,安慰道:“放心,朕也會給你升一級官職,賜個謚號的。”
朝臣們集體懵掉。
禦前的錦衣衛可不懵,早得到過吩咐,今日要皇帝指哪兒打哪兒,見棒槌一指就上前就拖著張禦史往殿外走。
北鎮撫司詔獄了解下?
“陛下恕罪!”先開口的不是徘徊在死亡邊緣嚇傻了的張禦史,而是都察院新任一把手鄺埜——正因為這個職位,擔負著領導責任鄺大人不得不出面求情,言官不興殺啊陛下。
然後,他就收到皇帝一個笑容。
鄺埜從這笑容中讀出了‘咦,鄺卿也想念先帝了嗎’的意味。
微微戰栗下,鄺埜的話就轉了個彎,從求情變成了請罪:痛陳張禦史言辭不當,竟然還沖撞了郕王。
就在鄺埜準備求皇帝饒人一命,張禦史下回一定不敢再犯之前,就聽皇帝用一種朕真是寬容大度的語氣道:“無妨,下輩子註意點就是了。”
鄺埜當場噎住:不中用了。
在朝堂呆了數十年的他已經看明白:旁人求情是無用了,陛下明擺著要這位言官,要不認罪要不認死。不知為何,陛下對於廢除殉葬事這樣堅決,似乎是誰擋誰死。
於是鄺埜立刻抽身退步,嗐,到時候給他請個好點的謚號算了。
張禦史被拖行出去的事越來越真實,方才還發過言的禦史們都臉色又青又白。
姜離淡然看著反對的言官:這世上,脖子夠硬跟命夠硬,總不能兩全其美。
既然這麽喜歡看旁人去死,那自己也感受一下便是了。
即將被拖出殿的張禦史,從未覺得死亡如此切身。他原以為自己是個甘願文死諫的人,然而,被錦衣衛鐵鉗似的手像拖死羊一樣往外拖,火辣辣的疼痛和恐懼忽然就擊垮了他——
“陛下!臣有罪,止妃嬪殉葬乃盛德事!”
此話一出,其餘言官也紛紛被驚醒似的伏拜求饒。
原來,你們也知道死掉很可怕啊。
見張禦史改口認慫,錦衣衛的手停了停,不過見禦座上的皇帝依舊漠然,他們也就繼續開始拖人——甭管死罪免不免,陛下生氣了活罪總要受的啊,先去詔獄裏蹲著吧。
順手還把人嘴堵上了,咆哮朝堂可要罪加一等,他們這完全是好心。
隨著張禦史被手動禁言,朝堂一片死寂。
其實姜離是想過的,也從史書裏看到了很多明朝言官悍不畏死的案例,她做過預案:如果大批官員非要死諫怎麽辦?
出生在紅旗下春風裏,她從沒親眼見過人被剝奪生命,也很不願意人死。
但如果這些人非要為了讓女子繼續殉葬而死諫,那,只要他們舍得死,她絕對舍得埋。
只是居然沒有出現這種死骨頭,姜離也有點意外:不是說大明禦史都不怕打不怕死,在朱元璋跟朱棣這兩位殺神皇帝跟前都不慫的嗎?
餘光掃過旁邊左右門神似的興安和金英,姜離才了然:哦也是,王振擅權七年了,真正悍不畏死的言官,大概被王振搞得絕種了。
怎麽說呢,果然世上沒有純粹的垃圾。
只有放錯的資源。
而她從前留下王振,也有一重原因正是為了今日——
她看得出,哪怕經過方才那一出,這滿朝文武依舊是絕大部分認定事不關己的。
然而,在姜離的計劃裏,他們可以沈默,但不能事不關己,更不能消極怠工:因廢除這宮廷王府的殉葬只是第一步,接下來止各地殉葬之風,是必須要各級官員們來執行的。
下一道朝臣們不敢反對的聖旨很容易。
但要讓這些人真的願意主動動腦,想法子去做成這件事,難度就不同了。
曉之以情動之以理?苦口婆心勸他們:你們要有同理心啊,你們不心疼女兒嗎?換位思考,你們自己若是女子不難過嗎?
姜離很清楚:以上這種話,當然是沒用的。
畢竟她不是來到了熱血少年漫,嘴遁和愛可以說服一切。
在成人世界,沒有什麽比利益更好用:刀不割在自己身上,人是不會知道痛的。
所以,姜離要讓他們知道,不給朕幹好這件事,刀子會捅到你們自己肉裏哦!
就在滿朝文武以為‘廢除妃嬪殉葬事’已然完結,甚至吏部尚書都已經準備出來走流程回稟他心中的要緊事時,就聽禦座之上的皇帝,深深嘆了口氣。
在一片肅穆寂靜中,十分明顯。
眾人的心一下子就提起來了:剛才陛下笑了,都發生了可怕的事,現在陛下怎麽還嘆氣起來?!
不祥的預感很快成真。
只聽陛下苦惱的聲音從高處傳下來:“不過區區廢除殉葬事便如此拖拉糾纏,真不如從前王先生在時,萬事都料理的雷厲風行處處趁意。”
姜離直接點名興安和金英:“王先生的血經抄的如何了?朕怪心疼的。”
被問到兩人,耳朵和寒毛一起豎起來,齊齊打了個哆嗦。
興安負責小心回話,老臉上全是誠懇表示:王公公晝夜為陛下抄經,心意之堅感天動地,如今時日未足,寧死也不願中斷以免壞了修行。
金英則忍不住怒視下頭朝臣:怎麽?看不起我這個東廠督主?是不是王振平時壞事做盡,所以你們你把我當成好人了是吧?
所有今天出言阻止陛下,以至於陛下思念王振的官員,我東廠都要請你們去喝茶!之前王振把宦官不得幹政的鐵碑扛走咋沒見你們這麽積極??
不但他們——
原本沈默以對‘廢除殉葬’事,覺得與自己無關可以高高掛起的官員們,一聽‘王先生’也立刻把耳朵支棱起來了:!!
什麽!王振要出來?
那我們豈不是又要仰人鼻息?管宦官叫爺爺叫爹爹?
而且丟臉是一回事,最要緊的是利益問題:說白了,朝堂上官位就這麽多,權力就這麽大,從前王振就像是一只有後臺的兇犬一樣,死死護住這塊肉不松口。
而今王振為討陛下的好也罷,為了怕戰事躲禍也罷,總之這只有主子百分百護著的惡犬暫且退回了門裏。
那空出來的位置,自然都是有人眼巴巴盯著的。
好容易搶到後,又如何舍得再吐出來?
況且,王振若真現在出來了,其爪牙可還未清,很大概率對他們實施瘋狂報覆,他們也可能會如那些妃嬪一樣,面臨著刀懸頭上的死亡威脅,不知何時就會被整死!
不行,這絕對不行!
怎麽能因為一點後宮女子的小事,就讓皇帝惱了他們,懷念貼心的王振?
很快官員們就做出了決斷,一改方才圍觀吃瓜之態。
吏部尚書本來都已經站出來半步了,索性就直接開始誇誇:陛下此舉真是仁君厚道,臣等理應遵從聖意。
其餘官員也多有附和,差點把皇帝誇成了堯舜明君,並且表示為君分憂乃臣子本分。
他們也是誠心為大明嘛:兩權相害取其輕,比起王振禍害朝綱,不過一條祖訓被廢除,也不算什麽的,太祖九泉之下一定能體諒他們的公忠體國!
**
內閣曹鼐當朝奉命擬旨。
飽蘸了朱砂,殷紅如血的字一筆筆落在紙上。
“自今廢殉葬制,大明後世子孫勿覆為!”
隨著朱字一筆一劃落定,姜離心情略好了一點。
第一步。
“此旨——”
“即日敕諭文武百官,兩京一十三省,天下萬民。”
本站無廣告,永久域名(danmei.twking.cc)